SDYU UED提醒您:检测到您在用IE老版本浏览器或360兼容模式访问,为帮助您获得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chrome,搜狗,IE11等浏览器或更换至360极速模式
媒体关注
在贵州,看大山里的国际文化节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6-07 10:09        点击数:

新华社贵阳6月7日电(记者骆飞、崔晓强)“我在贵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嘿久……”身着民族服饰的学生,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着歌曲《我在贵州等你》,曲调悠扬、节奏舒缓,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演唱者之一的苗族小姑娘李永英就读于三都高级中学高二年级18班,自幼喜欢唱歌的她在舞台上落落大方。第一次面向这么多外国留学生,主持学校的第一届国际文化节,这个16岁的苗族姑娘显得略微紧张。

6月5日,来自突尼斯、巴基斯坦、老挝、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20名来华留学生来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三都高级中学,和学生们一起参加该校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文化节。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没想到有这么多国家的留学生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他们的到来让我感到压力,但他们的热情又让我放松。”谈起感受,李永英难掩激动。

李永英所在的中学位于贵州省三都县,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国63%以上的水族同胞聚居于此。

千百年来,世代在此生活的水族群众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包括水书习俗、水族马尾绣、水族双歌“旭早”、水族端节、水族剪纸等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都高级中学此次举办的国际文化节,是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贵州省委宣传部等联合主办的“邂逅中国乡村·美丽贵州行”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大山里的孩子与10多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之间搭建起了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

伴随着明快的鼓点,舞台上来自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加蓬的刘雨佳和梅莎跳起了欢快的非洲舞。她们抬腿、摆手,节奏感极强。

表演结束后,两个非洲姑娘还邀请老师和同学上台一起学跳非洲舞。她们边喊节拍边教动作,一旁的师生们也学得认真,以舞会友的快乐氛围感染着现场的人们。

6月5日,参加三都高级中学第一届国际文化节的来华留学生体验敲击铜鼓。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爱好跳舞的水族小伙吴政宜第一次近距离体验非洲舞蹈。“动作看着简单,但要准确地掌握舞蹈律动和节奏还是比较困难。非洲的舞蹈和音乐很热情,也很有感染力。”他高兴地说。

当身着民族服装、佩戴银饰的少数民族学生合唱团走上舞台时,现场欢呼不断。同学们用汉语和水语演唱的《水歌》清脆悦耳,带来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周真林在浙江科技学院留学,只见她双手合十靠着下巴,表情陶醉。“虽然听不懂水族的语言,但优美的旋律跨越国界和民族,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她说。

“花初吐、燕停驻、鸟啼虫鸣,春天已悄然来临……”节奏舒缓的歌曲《春日来信》是韩国在华留学生申文燮和朋友一起创作的一首中英文歌曲。

2020年,包括申文燮在内20多个国家的40多名留学生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成立了留学中国“云”合唱团。舞台上,部分合唱团成员共同演唱了这首歌曲,表达着对在华留学生活的美好期许。

6月5日,参加三都高级中学第一届国际文化节的来华留学生学习书写水族文字。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除了歌舞表演,留学生们还与学校师生交流彼此国家的人文风情。在学习书写古老的水族水书时,来自突尼斯的海悦跟着老师认真地临摹。“水书写起来有画画的感觉,古老又生动。”她说。

当得知就在去年,主要搜集、整理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等地的《贵州省水书文献》成为中国第13个、贵州首个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文献时,留学生们都流露出惊叹的表情,连连点赞。

语言不通,情谊相容。大山里的国际文化节舞台并不绚丽,但多彩的文化活动打开了山里少数民族孩子看世界,世界留学生看中国的一扇窗。

三都高级中学校长张小翔说,学校第一次迎来这么多国家的留学生,让文化节很有“国际范儿”。活动上一些性格腼腆的同学主动与留学生交流,既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也增强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自信心。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