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与推动下,2020年1月22日星期五下午,国际交流学院召开了期末教研工作总结的视频会。
会议第一部分:学习李清泉书记、校长的2020年期末工作报告《关于“十四五”发展战略思考和2021工作设想》
首先,学院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李清泉书记、校长的2020年期末工作报告《关于“十四五”发展战略思考和2021工作设想》。根据报告的主旨:“深圳大学应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打造学科高峰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主线,以服务基础+学科发展为导向,由高水平大学向世界一流创新性大学迈进”, 国际交流学院回顾了自身发展历程,13年来为80多个国家培养近2万名留学生;重新审视了新时期的新定位。在“十四五”发展计划实施期间,学院将紧随学校国际化行动步伐,以留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为学科高峰,实现本、硕、博留学生培养的三级覆盖。课程建设上以学校MOOC课建设(已获5门MOOC课资助)为抓手,夯实汉语课、补足实践课、提亮艺术文化课,充分挖掘国学文化与汉语资源;教学改革上因地制宜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服务于不同层次的教学,同时借力于“智慧教室”实施教学资源整合、实现课堂直播、营造全新的教学模式;教材建设方面围绕 “深圳特色”和“深大特色”这两个主题出版一系列的有本土特色、融语言、文化、商务、交际等功能于一体的教材产品(8本教材已获本科教材出版基金和高水平二期建设费资助),打造通向世界华语教育界的一张铮亮的名片。学院同时配合人文学院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配合师范学院完成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协助其他学院如研究生院、高等研究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完成公共课的教学工作。
会议第二部分:学院各部门汇报教研工作
随后,教研各部门做了2020年度工作汇报。
学历系田苗副主任就开学之初的插班生考试、学期中的毕业论文、实习工作的落实、本科排课的常规工作及创新性办法做了简明扼要的汇报。
语言系张芸芸主任就疫情之下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材、提升教学技能吸引留学生分享了语言系的做法;
卓静静副主任展示了语言系新开设的六类课程方案,包括常规线上班和线下班、商务汉语培训、周末线下班、HSK培训班等,面向教育市场竭尽所能提供丰富课程“菜单”以满足留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系主任助理兼科研秘书张大强老师建议科研方面以学术期刊的建设为长远目标,以汉语教研成果推动学术交流、提升教学质量,教研相长,提升我校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的国际地位。
科研秘书李峰玲老师汇报了本年度学院科研奖的申报情况,解释了学院科研奖的补充条款,同时动员老师们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种项目。
教务丘老师汇报了学期中教务部对我院本科教学进行检查的情况,汇总了专家提出的意见,还解读了学校教务部新近发布的《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并做好相关工作的通知》文件,对我院论文迎接评估做了初步安排。
会议第三部分: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2021年本科培养方案》
教务主任韦奕斯解读了学校教务的 《2020深圳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展示了我院现有的培养方案,随后根据学校方案的精神汇总了校内外专家对我院方案的建议:优化语言课、提高实践课、创新课的比重,以服务社会和帮助学生就业为导向,将企业培训课引入选修课。学院将顺应学校培养方案修订要求,提高选修课比例,向全院招募专业选修课。
最后,国际交流学院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1. 学院认真学习学校关于教学科研的文件、制度,与学校工作目标、宗旨保持高度一致,思路清晰地制定教研计划,做到方向明确、方案精准、方法科学;2. 加强学院教务各部门、教务人员与授课老师、教学人员与研究人员之间的沟通,做到教研相长、资源共享;3.加强与其他学院相同学科和不同学科的联系,尽力夯实基础学科,努力拓展交叉学科。
会议在和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2020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