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YU UED提醒您:检测到您在用IE老版本浏览器或360兼容模式访问,为帮助您获得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chrome,搜狗,IE11等浏览器或更换至360极速模式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青春力量共绘湾区融合新篇
2025国际青少年大湾区研学暨深大“荔园之行”夏令营圆满结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16 15:15        点击数:

当荔园的晨光掠过来自6个国家青少年的笑脸,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夜色映照着他们共同举起的营旗,2025国际青少年大湾区研学暨深大“荔园之行”夏令营于8月16日圆满落幕。这场为期15天的研学之旅,以深圳为起点,联动香港,让国际青少年在科创实验室、非遗工坊、企业总部与文化地标间,读懂大湾区作为“国际交往新枢纽”的独特魅力。

科创研学:触摸大湾区的全球创新脉搏

研学首站,国瓷永丰源的瓷器工坊里,营员指尖拂过3D打印青瓷纹样——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成为他们对大湾区“守正创新”的初印象。而在腾讯总部,大数据的实时交互演示让抽象算法变得具象,营员们在模拟界面中直观感受数字浪潮的澎湃。南海油脂金龙鱼(深圳)体验馆里,智能生产线的全流程可视化呈现,让营员见证传统粮油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南区的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里,各国青少年与科研团队探讨AI在气候监测中的应用潜力;比亚迪总部的新能源汽车展厅内,营员们进入车厢体验智能驾驶系统,触摸环保科技的温度;深圳人才公园无人机表演展示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独特魅力。从传统制造到数字经济,从高校实验室到企业研发中心,大湾区“产学研用”的全球协作网络,在青少年的亲身体验中变得可触可感。

文化共生:在传统与现代中搭建国际对话桥梁

“抱拳、出拳——”8月4日的武术体验课上,深圳大学武术队队员与营员们的动作同步划一。这场跨越国界的“以武会友”,后来化作结营仪式上的精彩表演,刚劲的招式里藏着文化共鸣的密码。

汉语课上,不同语言的“你好”、“谢谢”交织成独特的课堂节奏;剪纸工坊里,营员们用指尖剪裁出惟妙惟肖的中国窗花;茶艺体验中,日本营员们发现“和敬清寂” 与中国茶道的共通之处……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里的符号,而是通过双手实践、语言交流,成为青少年彼此理解的“第三语言”。

深圳博物馆和“大潮起珠江”的展览,让营员们看到深圳一步步成为国际都会的发展蜕变;香港西九文化区的现代艺术展,则展现着东方美学的当代表达。一古一今,一深一港,文化的多元共生恰是大湾区最生动的国际名片。

青春相聚:结营仪式定格多元交融瞬间

8月14日的本原讲堂里,结营仪式成为本次夏令营的温情注脚。当夏令营纪念视频闪过这两周的点滴——从破冰晚会的羞涩问候到香港星光大道和太平山顶的合影欢呼,来自东京学院的营员们唱起《朋友》,中文歌词里的“一句话,一辈子” 让全场掌声雷动。

“大湾区的未来,属于能理解多元文化、拥抱全球挑战的青年。”随后颁发的结营证书,更藏着每个营员的独特收获:或许是汉语课上写下的第一句完整句子,或许是武术队友的联系方式,或许是自己剪的第一幅中国剪纸,又或许是打高尔夫球时的初次挥杆瞬间……这些细碎而珍贵的印记,恰似湾区浪潮中的朵朵浪花,终将汇入青年成长与国际交流的壮阔江河。

湾区视野:从深港联动看青年成长新坐标

从深圳人才公园的灯光秀到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夜景,从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图书馆立体书库的知识海洋、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iGEM实验室的科研探索、口腔医学实验室的前沿技术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里跨越时空的文物对话——研学行程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悄然开启了青少年认知大湾区的多元窗口。

当营员们带着满满的行囊启程,带走的不仅是结营证书和文化手作,更有对大湾区”的全新理解:它是科创成果的输出地,是文化对话的试验田,更是全球青少年成长的共享平台。而这场“荔园之行”,正是大湾区向世界递出的青春邀请函——以开放之姿,待更多国际青年共绘未来。


一审一校:陈婷婷

二审二校:蒋冉晨、熊雄

三审三校:秦晴


分享到: